結膜色素痣是來源于神經外胚層的先天性良性錯構瘤,在結膜各處可見,極少會發生惡變。該病病因尚不清楚,其組織病理學所見,結膜痣由痣細胞或巢組成,1/3的結膜黑色素痣缺乏色素,一半以上色素痣可見囊腫樣上皮包涵體。
結膜痣多發生于角膜緣附近及瞼裂部的球結膜,呈不規則圓形,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稍隆起于結膜面。痣一般為黑色,色素深淺不一,有的為棕紅色。痣內無血管。如痣體突然變大且表面粗糙、有血管長入者提示有惡變的可能。
診斷要點:
1.初生時不明顯,隨年齡增長可緩慢生長或無變化。
2.常發生在角膜緣附近及瞼裂部球結膜,發生在淚阜、半月皺襞處者常有囊樣變。
3.外觀呈藍黑色、棕黑色、棕紅色不等,境界清楚,微隆起,表面光滑。
鑒別診斷:結膜色素痣要和原發性后天性結膜黑變病相鑒別,后者通常為單側、不規則、扁平而彌散的色素沉著,有一定的惡變趨勢。
治療:
1.固定不增長的痣一般不需治療,若影響外觀,可予以切除,但要注意切除徹底。
2.如果生長速度突然加快,表面不光滑者,提示有惡變的征象,應全部徹底切除之。
3.手術方式:可行結膜切除+冷凍+自體干細胞移植術,切除時必須常規送病理檢查。一旦發現有惡變,應
給予廣泛的徹底切除,以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