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永遠1.5最好??
除了高度近視,絕大多數輕度單純性近視不必緊張。事實上,人一生中對屈光的生理要求是隨年齡而變的,向近視過度是自然的要求:二三十歲時,正視或輕度遠視為好;45—60歲,則以輕度近視為好,這樣更方便于近距離工作或閱讀,因此,輕中度近視,如果不合并眼底異常,矯正遠視力在1.0以上,不能認為是“有病”。?
誤區二:假性近視是真性近視的早期階段?
家長在聽說自己孩子為近視時常常脫口而出:“是假性還是真性?”“近視眼有真假之分”、“假性是真性的可逆或早期階段”、“藥物或特殊設備能治療假性近視”……這些說法并不科學。所謂“假性近視眼”只是一種近視現象,本質上不是近視眼。它是暫時性的睫狀肌痙攣,休息后能自然緩解,無需特殊治療。?
誤區三:散瞳驗光最準?
許多人認為,“散瞳驗光才是最準的”。其實,成人不經過散瞳(睫狀肌麻痹),以自然瞳孔接受驗光儀驗光,再結合眼科醫生或驗光師的插片,就能找到最佳的鏡片度數。14歲以下兒童則應選擇散瞳驗光,一般可選用起效快、恢復迅速的睫狀肌麻痹劑,例如美多麗眼水點眼,然后驗光。6歲以下兒童、高度遠視或伴有斜視者,則必須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驗光。?
????值得注意的是,如無特殊情況,散瞳驗光的數據不能直接作為眼鏡度數,出于舒適、清晰及持久等綜合考慮,自然瞳孔復核驗光后的配鏡處方通常才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