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主要表現為慢性、雙側性角膜邊緣部溝狀變薄,角膜實質層萎縮,同時伴有角膜新生血管翳,晚期可形成局限性角膜葡萄腫,最終致角膜穿孔為特征的慢性眼病。流行病學調查,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較多,但也有在兒童時發病的報道。因為發病緩慢,有時在長達20年后,才出現明顯的視力降低,是一種嚴重危害視力的角膜病。
二.病因
目前對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與以下因素有關:
1.自身免疫性眼病 有些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的患者伴有全身的膠原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對病變的角膜組織學檢查,可找出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眼藥水時,可減輕部分的充血和浸潤。另外本病發生在角鞏膜。其區域是自身免疫病的高發區。但是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本病和自身免疫相關。
2.變性疾病 本病為雙側進行性,有些患者沒有任何炎癥過程,組織病理學檢查,僅顯示角膜板層膠原纖維變性,且有脂質沉著。
3.炎癥因素 Iwamoto對本病在電鏡下存在不同的表現,建議分為2型,炎癥型和非炎癥型。炎癥型以病灶區有淋巴、中性粒細胞浸潤,纖維素樣壞死,新生血管內有血栓形成。而非炎癥型僅為角膜板層膠原變性樣改變。
4.其他 有研究表明與繼發淚液成分的異常和某些金屬量異常有關。
三.臨床表現
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較多發生在角膜上方角鞏膜緣,但可以在任何部分的角鞏膜發病,早期為基質內的點狀或弓弧形混濁、浸潤,進而出現溝狀變薄,靠角膜中央一側邊緣陡峭成白線狀,病變為環形發展,靠角鞏緣一側較平坦。有的患者為邊緣進行性基質變薄,并無溝狀改變。病變區均可見大量新生血管翳伸入。新生血管上端附近有黃白色點狀、片狀、線狀脂質沉著,脂質沉著區域為變性的進展部分。
隨著病程進展,變薄的基質不能抵抗正常眼壓,出現病變處角膜膨隆前凸,嚴重者只有一層病變的角膜上皮和后彈力層,當有外界壓力及腹壓增高時,膨隆出角膜可自行破裂、穿孔,虹膜嵌頓,據報道本病的自行穿孔率為10%左右。
通常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的患者沒有明顯的自覺癥狀,只有出現角膜明顯變薄、膨隆形成后,造成明顯的角膜散光、視力下降且難以矯正時才來就診。有些患者由于伴有表層鞏膜炎、春季角結膜炎(角膜緣型)時,出現眼部炎癥性癥狀而就診。
臨床上沿用Francois分期標準:
1.浸潤期 上方周邊部角膜出現與角膜緣平行的2-3mm寬白色混濁帶,伴有新生血管伸入。
2.變性期 病變累及基質層,角膜變性而變薄,形成一弧形血管性溝狀凹陷帶。淺層組織漸被溶解吸收而形成小溝,溝內有脂質沉著。
3.膨隆期 病變區角膜變薄,形成單個或多個1.5-3mm或更寬的膨隆區,呈小囊腫樣外觀,此時有顯著的不規則散光。
4.圓錐角膜期 病變區組織張力顯著下降,在眼壓作用下向前膨脹,當咳嗽或用力過猛時極易發生角膜破裂,導致眼內容脫出。
四.診斷
裂隙燈檢查典型的臨床表現,并結合超聲角膜測厚,角膜曲率及角膜地形圖就可以診斷。
但Terrien角膜邊緣變性需要與Mooren潰瘍,Wegener肉芽腫,角膜老年斑,圓錐角膜等鑒別。
五.治療
1. 藥物 由于原因不明,目前沒有有效的藥物,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或非甾體抗炎藥物。除能緩解血管充血外,并不能阻止角膜變性的發展。
2.手術治療 目前最有效的手術是部分板層或全板層角膜移植術。
?????????????????????????邊緣性角膜變性
.
????????????????????????????????????
???????????????????????????部分板層角膜移植術后
?
山東省眼科醫院角膜病科 ?趙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