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角結膜炎又名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季節性結膜炎等。青春期前起病,持續5-10年,多為雙眼,男孩發病率高于女孩。該病在中東和非洲發病率高,溫帶地區發病率低,寒冷地區則幾乎無病例報告。春夏季節發病率高于秋冬季節。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其免疫發病機制是I型和IV型超敏反應。很難找到特殊的致敏原。通常認為和花粉敏感有關。各種微生物的蛋白質成分、動物皮屑和羽毛等也可能致敏。今年,發現春季角結膜炎病人角膜上皮細胞粘附分子ICAM-1。淚液中可分離出特異性的IgE、IgG,組胺和類胰蛋白酶升高,血清中組胺酶水平下降。因此發病機理和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都有關。春季角結膜炎也見于免疫球蛋白E綜合征的病人。
【臨床表現】 臨床上把春季性角結膜炎分為瞼結膜型、角結膜緣型及混合型三種。患者眼部奇癢,黏絲狀分泌物,夜間癥狀加重。可有家族過敏史。
瞼結膜型的特點是結膜呈粉紅色,上瞼結膜巨大乳頭呈鋪路石樣排列。乳頭形狀不一,扁平外觀,包含有毛細血管叢。下瞼結膜可出現彌散的小乳頭。嚴重者上瞼結膜可有偽膜形成。除非進行冷凍、放療和手術切除乳頭等創傷性操作,一般反復發作后結膜乳頭可完全消退,不遺留瘢痕。
角膜緣型更常見于黑色人種。上下瞼結膜均出現小乳頭。其重要臨床表現是在角膜緣有黃褐色或無紅色膠樣增生,以上方角膜緣明顯。
混合型瞼結膜和角膜同時出現上述兩型檢查所見。
各種類型春季角結膜炎均可累及角膜,文獻報告角膜受損發生率3%~50%不等。以瞼結膜型更為常見,主要是由于肥大細胞及嗜酸性細胞釋放炎癥介質引起。角膜受損最常見表現為彌漫性點狀上皮角膜炎,甚至形成盾形無菌性上皮損害,多分布于中上1/3角膜稱為“春季潰瘍”。部分患者急性期可在角膜緣見到白色Horner-Trantas結節。結膜分泌物涂片和Trantas結節活檢行Giemsa染色,可見大量嗜酸性粒細胞和嗜酸性顆粒。角膜上方可有微小血管翳,極少全周角膜血管化。該病和圓錐角膜可能有一定關系。
【診斷】 根據男性青年好發,季節性反復發作,奇癢;上瞼結膜乳頭增生呈扁平的鋪路石樣或角膜緣部膠樣結節;顯微鏡下結膜刮片每高倍視野出現超過2個嗜酸性粒細胞,即可作出診斷。
【治療】 春季結膜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短期用藥可減輕癥狀,長期用藥則對眼部組織有損害作用。治療方法的選擇需取決于病人的癥狀和眼表病變嚴重程度。物理治療包括冰敷,以及在有空調的房間可使人感覺舒適。病人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移居寒冷地區。
藥物治療包括: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非甾體類抗炎藥、肥大細胞穩定劑、抗組胺藥、人工淚液等。
??? 糖皮質激素:急性期患者可采用激素間歇療法,先局部頻繁(例如每2小時一次)應用激素5-7天,后迅速減量。頑固的瞼結膜型春季角結膜炎病例可在瞼板上方注射0.5-1.0ml短效激素如地塞米松磷酸鈉(4mg/ml)或長效激素如去炎松奈德(40mg/ml).但要注意長期使用會產生青光眼、白內障等嚴重病發病。
非甾體類抗炎藥:在過敏性疾病發作的急性階段及間歇階段均可使用,對緩解眼癢、結膜充血、流淚等眼部癥狀及體征均顯示出一定的治療效果。
肥大細胞穩定劑:最常用的有色甘酸二鈉及奈多羅米等。最好在接觸過敏原之前使用,對于已經發作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差。目前多主張在春季角結膜炎易發季節每日滴用細胞膜穩定劑色甘酸鈉或新一代藥物奈多羅米鈉肥大細胞穩定劑4-5次,預防病情發作或維持治療效果,待炎癥發作時才短時間使用激素進行沖擊治療。
抗組胺藥(埃美丁):可拮抗已經釋放的炎癥介質的生物學活性,減輕患者癥狀,與肥大細胞穩定劑聯合使用治療效果好,可減輕眼部不適癥狀。
人工淚液:可以稀釋肥大細胞釋放的炎癥介質,同時可改善因角膜上皮點狀缺損引起的眼部異物感,但需使用不含防腐劑的劑型。對花粉和其它過敏原進行脫敏治療效果尚不肯定。春季結膜炎伴發的葡萄球菌瞼緣炎和結膜炎要給予相應治療。
???????? 圖示上瞼結膜巨大乳頭呈鋪路石樣排列
????????? 圖示春季角結膜炎累及角膜形成潰瘍
山東省眼科醫院角膜病科 李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