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工”盲童越來越多的出現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這里所說的“人工”盲童,也就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所致盲的兒童。??
???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已成為高收入國家兒童致盲的首位原因。??
??? 那么,什么是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為什么會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呢???
???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早產兒視網膜尚未發育完善,如處于高氧環境下,視網膜血管收縮、阻塞,使局部缺血、缺氧、誘發視網膜血管異常增生,從而引起滲出、出血、機化等一系列病理改變。異常增生的視網膜血管,穿過內界膜向視網膜表面發展并伸入玻璃體內,血管機化,在晶體后形成結締組織膜,因牽引引起視網膜脫離。其常見于出生后3~6周。??
??? 對于早產兒來說,眼部血管發育的后半階段只能留在出生之后完成。早產兒由于呼吸功能不完善,為了搶救他們的生命,必須使用氧氣,但正是用于救命的氧氣,有時會導致眼部血管畸形發展。在高濃度、長時間的血氧環境下,眼部血管不再向邊緣延伸,而是就地膨脹、變粗、打結,有時形成出血,形成一種可怕的牽拉力,最終會硬生生地把視網膜從眼底撕扯下來。??
??? 那么什么樣的新生兒應該引起父母們的高度警惕,應該到正規的眼科醫院進行眼部的檢查呢???
??? 患有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兒童,體格發育一般不受影響,除了在相應階段達不到上述視力標準外,通常表現為眼球震顫、掃視,黑眼珠中央出現白點,習慣用手抓眼睛等。家長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 對出生體重??? 實際上,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基本可以避免的。如果科學用氧,就會大大減少病變的幾率;如果對用氧的早產兒進行眼科監測,尤其是抓住出生4至6周的最佳治療期,即“時間窗”,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對視力造成重大損害。“時間窗”一旦關上了,通往光明的道路也就徹底封鎖了。??
??? 因此,在早產兒的處理上,我們應該注意:??
??? 第一,控制用氧時間,盡量短期使用。??
??? 第二,對于用氧的早產兒或低體重兒應定期檢查眼底,并隨診到3~6個月。??
??? 第三,病變進行期可選擇激光,冷凍治療,大部分病變可消退。??
??? 第四,晚期病例可選擇玻璃體或視網膜手術,但效果差。??
??? 總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需要兒科、產科、眼科醫生及家長共同努力,提高認識,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從面避免“人工”盲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