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一個新生命降臨,都會給父母和家庭帶來極大的歡樂。但是當懷胎十月的母親,第一眼見到自己的寶貝不是她期盼的烏黑晶亮、水汪汪的的大眼,而是發白或是缺了一半的眼,歡樂的心情會頓時煙消云散。
眼球就如同一架精密的照相機,角膜就是像相機的鏡頭,鏡頭損壞是無法得到清晰的照片的。先天性角膜疾病其發生率并不低,常見的有先天性角膜混濁、白斑和腫瘤等,當光線無法透過混濁的角膜讓進入內眼,就影響嬰幼兒視力發育,如不及時更換上透明的角膜,就會有終身失明的風險。
角膜移植是治療這些先天性角膜病的唯一治療方法,簡而言之,母親沒有給孩子完美的眼睛,只能借助角膜醫生的“上帝之手”重建,即重造角膜,恢復視覺。然而,嬰幼兒先天性角膜手術屬于高難度和高風險手術,年齡越小并發癥越多,但為了視覺發育,盡早進行手術治療是最佳選擇,國內能開展此類手術的醫院和醫生極少。
家住河北廊坊的騰騰(化名)從出生后雙眼黑眼球極小。父母抱著騰騰跑遍了多家醫院,因孩子年紀過小,在告知了手術難度和并發癥后,他們又打消了手術的念頭,怕比沒進行手術的結果更糟糕。經多方打聽,了解到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眼科醫院史偉云教授成功實施過數百例類似的手術,于是父母帶著騰騰輾轉到濟南找史偉云教授看診。經檢查,騰騰確診為“先天性鞏膜化角膜”,需盡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術,否則會終身失明。
江蘇徐州的昕昕自出生后就發現右眼角膜有米粒大小的淡黃色腫物,隨后漸漸變大以致于突出于眼瞼外導致眼瞼無法閉合。昕昕的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給孩子治病,家人帶著孩子輾轉多地,跑遍了多家醫院,但因年齡太小、手術難度太高,很多醫院建議摘除眼球。經過多方打聽,懷著最后一絲希望找到了史偉云教授。
在“全國角膜皮樣瘤寶寶交流群”中,這樣的情況有數百例,他們有些已經接受了手術治療,有些還在等手術時機,但無一例外,他們都對復明充滿了希望,對史偉云教授充滿了感激。
史偉云教授對角膜皮樣瘤的診治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明了角膜供受體精確匹配的角膜移植手術,術后并發癥幾乎為零,恢復快,美容效果好,被國際權威命名“史氏手術”。
每一位角膜疾病患者復明的背后,都沉淀著史偉云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醫者情懷。他在角膜領域深耕數十年,為國家防盲治盲事業貢獻著卓越的力量;他創造性地完成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研究,極大地改變了我國角膜供體奇缺的困境;成功研發領扣型人工角膜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在嬰幼兒先天性角膜病診治方面,史偉云教授用仁心仁術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頻臨絕望的家庭,點亮了無數患者人生。
來源:東岳客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四路372號
郵編:250021
電話:0531-81276111
咨詢電話:0531-81276000
公眾號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