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角膜病科收治一名五歲的角膜潰瘍患兒,就診時家長訴其左眼紅、痛、流淚伴睜眼困難20余天。患兒查體示:左眼結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偏顳上方見一約4*4mm大小潰瘍,周邊可見類似真菌感染的偽足浸潤,潰瘍表面較干燥,壞死物質較少,前房炎癥反應較重,房閃(+++),細胞(+++)。
患兒入院后,詳細詢問家長患兒病史得知,當地醫院曾先后診斷為病毒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分別予抗病毒抗真菌治療,未見好轉。我科室醫師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認為其角膜潰瘍表現與真菌相似,但癥狀不典型,且對抗真菌藥物不敏感。完善相關輔助檢查,角膜涂片鏡檢見少量革蘭氏陽性放線菌,形態完整,遂排除真菌性角膜潰瘍,確診為放線菌性角膜炎,給予妥布霉素眼水、加替沙星眼水、氟康唑眼水、普拉洛芬眼水頻繁點眼,全身阿奇霉素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病情有了明顯好轉,其角膜刮片培養放線菌生長。
放線菌性角膜炎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感染性角膜病,在感染性角膜炎中較難檢出。放線菌是一類介于細菌與真菌之間,在形態上具有分枝狀菌絲、菌落形態,以孢子進行繁殖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而現代醫學研究將其歸為一類具有分支狀菌絲體的細菌。由于放線菌在培養特征及臨床表現上與真菌相似,故易被誤診為真菌性角膜炎而貽誤治療。
放線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主要以孢子或菌絲狀態存在于土壤、空氣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機物豐富、呈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中數量最多,這也是土壤聞起來有泥腥味的原因。放線菌的分解能力很強,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在醫學界,放線菌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上萬種抗生素中,有70%是由放線菌產生的,我們常用的抗生素,除了青霉素和頭孢霉素類外,絕大多數都是放線菌的產物。
然而,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放線菌就像一把雙刃劍。當其產生的抗生素在挽救一個個生命的同時,放線菌也會在我們免疫力低下、外傷時趁虛而入,引起人皮膚、肺臟和足部等部位的感染。角膜是眼部最常見的感染部位,作為條件致病感染,放線菌很難侵入完整的角膜上皮,角膜擦傷是最主要的發病誘因。放線菌性角膜炎早期敏感抗生素頻繁足量點眼即可取得較好療效,視力預后好;而對中、晚期患者除聯合局部清創、碘酊燒灼外,對病程較長、病變較深者尚可行病灶切除術,必要時聯合羊膜移植有助于炎癥消除和上皮修復。
?????????????
????????????????????????????????????患兒角膜潰瘍大體像
???????????? ?
???????????????????????????????????????角膜刮片放線菌培養
?????????????
????????????????????????????????????培養的放線菌固定染色
山東省眼科醫院角膜病科 胥曉涵供稿
2012-4-27